哈佛大学为一所本部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因历史、学术影响力、财富等因素而获评为世上最享负盛名的学府之一。
哈佛于1636年由当地的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为全美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并拥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员会。 其最初称之为“新学院”,该机构为了感谢一名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赠,而改名为“哈佛学院”。虽然从没有与任何宗教派别有正式的联系,但早期的学院还是以培养公理会及一位论派神职者为主要职责。可是自18世纪起,其课程与学生群体的宗教性质渐渐淡化,而19世纪的哈佛则进一步成为了波士顿精英的文化起源地。美国南北战争后,当时的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将哈佛各个学术机构综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学,并增添了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而这些模式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为美洲大学协会14个原始成员之一,并在经济大萧条及二次大战后进一步修改了课程及收生政策。后与拉德克利夫学院合并成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学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这些单位偏布邻近各区:其本部位于剑桥的哈佛庭院;医学、公共卫生及口腔医学院位于波士顿的长木医学区;而包括哈佛体育场在内的大学体育设施以及商学院则在奥尔斯顿。哈佛同时拥有庞大的资产,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赠数目长期位列全球教育机构之首。
收生
哈佛的收生以“高筛选、低转入”见称。大学本科部哈佛学院2017学年课程的录取率仅为5.8%,为全美最难入读的大学之一. 据统计,有95%获录取的本科新生为高中成绩及课外活动参与率十强的记录保持者。哈佛在2009年赋予了266名学生美国国家精英奖学金,人数为全美高校之冠。
教学
哈佛大学为一所面积辽阔及有高住宿率的综合型研究大学。早在1929年就已经获得美国新英格兰学校联会(NEASC)的认可。 大学现在提供46个本科主修课程、 134个研究生课程及32个专业课程(医、法等)。 在2008—2009年期间,哈佛共颁发了1664个学士学位、400个硕士学位、512个博士学位及4460个专业学位。
四年本科的入学申请人数其实只占了整体的很少一部分,本科课程主要为艺术及理学范畴(美国不少专业课程只供本科毕业生修读)。在1978—2008年期间,所有本科生需完成七门主修以外的课程, 作为核心课程的一部分;之后课程有变动,在2008年之后,所有本科生除了主修课程,还需完成八类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它们分别是:美学与理解、文化与信仰、数学与简化解释、道德理解、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世界与社会及美国与世界。另一方面,哈佛的研究生课程则非常多元化,并与其本科生课程有很大的关联。不过,有某一部分的学生及教育组织批评哈佛的本科生课程过于依赖助教,指这样会影响教育质素。
哈佛采用学期制教学,每个学年从九月初开始直到五月中旬,分上下两个学期。 本科生在每个学期/半学年里需完成四门指定科目,并须保持这个报读率以维持作为全职本科生的资格。每个主修科目均提供基础课程及高级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排名首4—5%成绩毕业的学生会获赋予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学位证明,剩下的头15%的学生获“magna cum laude”的衔头,其余的30%则为“cum laude”。 大学不同学科部均有不同的奖学金及奖项颁发。 惟近年哈佛及很多其他的美国大学被批评出现“等级通胀”的情况,很多奖学金及荣誉的要求不断上升,例如:哈佛学院获得拉丁文学位荣誉的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90%,下降至2005年的60%。不过,也有报告指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及拼搏精神却因此得以提升。
2009—2010年的哈佛本科学费为$33696美元,若加上住宿等生活杂费的话则为$48868美元. 2007年起哈佛实行财政援助计划:所有家庭年收入低于六万美元的学生一律免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介乎$60000-80000美元的则每年只需缴付数千元的学费。哈佛还宣布,收入在$120000—180000的,学费为其家庭每年收入的10%。 2009年,哈佛授予了合共$414100000美元的奖学金。
校训
哈佛早期的校训是“真理”(Veritas,1643年)、“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1650年),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1692年);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启示(revelation)之间的互动。一份最早期的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与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58] 这些校训都是在美国建国前的宗教单一时期定下的。
后来,为符合圣经尊重全人类自由意志但需提供平等的知识受教权发展(学术自由)原则,美国取消了基督宗教的唯一性,以宗教中立取而代之。追求真理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事业逐渐兴旺,哈佛大学校训最终确定为“真理”。
殖民地时期哈佛大学最初在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成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当时称之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后来在1639年3月13日改名为“哈佛学院”,这是为了感谢及纪念时为英国剑桥大学校友及牧师的约翰·哈佛,对有关学院的慷慨捐助(这同时也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命名由来),这些捐赠品包括了四百多本书籍及779英镑,这些差不多是他一半的家产。1650年哈佛学院成立了其法人机构,在早期也培养了很多相关人才。哈佛学院当时主要模仿英国大学的模式办学,很多学院里面的领导人均远赴剑桥大学学习,但当地清教徒的哲学思想却获得了保留。虽说哈佛学院没有和任何宗教组织联系,但不少早期的毕业生均赴新英格兰当神职人员,以至于当时所有的宣传小册子均将哈佛学院的成立,描述为“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需求,及对教会将充满文盲职员的担忧的回应”。学院的领导者一直都是神职人员,直到1708年第一个非清教成员的校长上任,哈佛才从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独立出来。
19世纪1805年,哈佛由一位论派者接手管治,这也使美国的教育机构开始世俗化,而哈佛在1850年代开始被指是“一位论派的梵蒂冈”。他们与联邦党结盟,并开办了很多机构,以扩大其政治及文化势力。与此同时,一些神学的保守派人士则利用大众传媒,评击对方企图凝造寡头政治文化及破坏共和国的政治原则。
1846年瑞士科学家路易斯到访哈佛及纽约市,受到当地学生们的赞赏。他提倡“智能存在”,并认为物体的架构及转变均建基于其原型,这与哈佛当时的两名参与课程编制的老师—托马斯·里德及/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的看法一致,故使其思想得以扩大并得到更多当地人的支持。
查尔斯·艾略特在任校长期间,将课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删去,让学生能自愿及选择性地去学习相关的宗教文化。他也将哈佛各个书院以及学术机构综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学,改革措施包括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这些模式也影响了美国国家的高等和基础教育政策。
20世纪的哈佛的地位及声誉,随着获得的捐助金及教授的人数上升而迅速提升,申请入学的学生人数也因课程数目的增大及校园的扩建而上升,其在1900年成为了美国大学协会其中一个原始成员。于1879年成立的拉德克利夫学院与哈佛结盟为姊妹学校,亦成为了美国当时最著名的女子学校;后来两者合并,拉德克利夫成为了哈佛大学的一部分。
英才教育1933年上任的校长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重新建立了创意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及吸纳人才,确保学校在研究机构中的领导地位。他认为高等教育是给真正有才华的人而不是富家子弟。他进行了课程制度的调节,全力支持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更在1943年要求教职员对“什么才是中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提出明确的看法,1945年列出的报告是20世纪美国最影响力的教育宣言。
1945—1960年,哈佛改变了收生政策,开始接受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而不只是一些来自贵族学校的子弟。学生的种类也开始多元化,校园里多了犹太人及天主教徒,惟黑人及亚洲人仍只占极少数。
女性地位女性在哈佛的地位也于20世纪末不断上升。初期,女性学生仍集中在拉德克利夫学院。虽然多了女学生情愿报读哈佛本身的课程,但哈佛的学生仍以男性居多,五个学生里平均只有一个为女性。可是,随着与拉德克利夫学院在1977年合拼,哈佛的女学生人数每年不断上升。这也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趋势。
1999年,拉德克利夫学院正式成为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时任院长的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也后在2007年正式成为哈佛创校300多年以来第一位女性校长,亦是继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后,常春藤盟校的第四位女性校长。
哈佛大学为全美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较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则主要集中在文理学范畴。校方在2007年起实行了财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于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学费豁免。
哈佛拥有全美最古老的图书馆系统,这同时也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私立及大学图书馆系统,馆藏量逾1600万册。
其为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现共有42支参与不同运动竞赛的代表队,属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甲组。除了体育,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包括各个学会所举办的活动。哈佛校友涵盖8名美国总统及多国领袖与政治要员;其亦培养了62名富豪企业家及335位罗德学者,人数均为全美最多。截止2018年10月,
共有158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14位图灵奖得主现在或曾经在哈佛学习或工作
哈佛大学占地85公顷的本部坐落于剑桥市的哈佛庭院上,庭院位于波士顿商业区西北方约5.5公里处。里面包括了中央行政办公署及大学中央图书馆,另也有数栋学术大楼,如大学学堂、纪念教堂和新生宿舍等。共有十二所住宿大楼给本科生,九所位于哈佛庭院的南部,靠近查尔斯河;剩余的则在庭院的西北方,那里原本是以前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生宿舍,直到两者合并使用同一的住宿政策为止。校园附近有公交车及铁路等交通运输服务,供学生教员们穿梭校园。
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及大多数的体育设施均处于波士顿的西边,占地145公顷。市区的行人天桥——约翰韦特桥横跨查尔斯河,并将两处的校区相连。哈佛的医学院、牙科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则在长木医学区,占地约8.9公顷,在波士顿商业区的西南约5.3公里处,距离本部同样5.3公里远。医学区附近有巴士到达本部,中途站还包括后湾及麻省理工学院。
每个宿舍都包括了学生及管理员的房间,另也有饭堂、图书馆及其他学生康乐设施,这些大多数都由耶鲁大学慈善家埃德华·哈克尼斯捐赠。
原本为拉德克利夫学院本部的拉德克利夫庭院,现则成为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的所在点,邻近其他的哈佛大学研究院。
学生宿舍曾发生过罪案。在2009—2011年期间,哈佛宣布共录得69宗性罪案、12宗抢劫案、15宗欺凌案、80宗爆窃案及10宗摩托车偷窃案。
其他地点
哈佛大学还拥有多个历史景点及研究中心,遍布不同地区。近至彼得镇的哈佛树园及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远至中国的哈佛上海中心和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校园扩建
近年,哈佛在奥尔斯顿购入大片土地以便向南部扩大校园面积。
现在,大学在奥尔斯顿拥有的土地面积比在剑桥市的多出50%。有关方面也起了多个交通运输草议,如电车及大桥建设,以便连接本部及新校区。其他提议还包括扩建单车径。校方指有关计划不止令学校受惠,也方便了邻近的市民,因为多项设施都会开放供大众使用。
校园扩建计划的主要目地是为了加强哈佛在科技教育与研究的可持续性。大学将会在新校区起占地五万平方米的科研中心,这将会是多个跨学科部门的总部,包括哈佛干细胞研究中心及进阶工程学部。另外,也会加入多所学生宿舍。新的艺术馆也获列入扩建工程清单中。
惟近年捐款款额下降,使这些工程项目迟迟未能开始。
可持续发展
在2000年,哈佛开始其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广绿色校园计划,
并设立专门机构(简称OFS部门)负责有关计划。
拥有一千二百万美元的基金,配合25名专业职工及多名学生的参与,哈佛的节能节水工程成为全美其中一个最成功的校园可持续发展项目,也是全美共27所获美国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评为“A级”的大学之一。
图书馆及博物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中央系统位于哈佛庭院的怀德纳图书馆内,整个系统覆盖80所不同的图书馆,整体馆藏量超过1600万册,使其成为全美最大的学术图书馆网络,同时位居全美第三(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不同的图书馆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进入:位处于剑桥市本部的加博科学图书馆(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图书馆(Lamont Library)及怀德纳图书馆为本科生最常去的图书馆;霍顿图书馆(Houghton Library)及亚瑟·伊丽莎白施莱辛格图书馆(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专门收藏有关美国女性地位发展的历史参考;哈佛大学数据库搜罗了各种珍贵的书籍及手抄搞;美国一些最古老的地图、地名册等能在哈佛的蒲赛图书馆(Pusey Library)内找到;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内则保管与东亚古老语言相涉的文献。
体育
哈佛-康奈尔曲棍球比赛(2006年)。
绯红色(Crimson)为此校的代表色。校刊及校队也以Crimson为名,称之为“Harvard Crimson”(哈佛绯红)。校方现共有42组男女运动校队,属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甲组(Division I (NCAA))。 但与其他常春藤盟校成员一样,哈佛不提供体育奖学金。其中以哈佛-耶鲁的划船及足球竞赛最受触目,前者更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学体育竞赛项目。在19世纪末,包括当时的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在内的反对者,提倡正本清源及限制大学体育竞赛。他们批评有关竞赛过于商业化,另也使学生失去韦编三绝的学习精神。学校体育委员会被逼发展冷门项目——篮球及曲棍球,以取代热门的足球、棒球、赛艇等。可是,校方透过减少财政资助及限制校队离校竞赛的机会,进一步向学校篮球队施压。在种种的压力及反对声音之下,哈佛篮球队最终于1909年衰落。
其最大的体育比赛竞争对手为耶鲁大学,这种竞争关系为两校的传统之一。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的体育竞争一向都非常激烈,当中以始于1875年的美式足球赛事最为受到关注,两校常直接称呼此赛事为“比赛”(The Game)。这传统同时也影响了美式足球竞赛的发展模式。1903年哈佛体育场(Harvard Stadium)的新设计及布局减轻了球员们在比赛时跌倒受伤的风险。美式足球之父——当时的耶鲁大学足球队首长沃尔特·坎普表示赞赏,惟希望场地能更辽阔一点,但因哈佛土地面积有限而办不到这点。这促使了坎普在1906年想出新的规则以弥补场地面积不足的缺陷。这对美式足球发展影响深远。 除了橄榄球,哈佛耶鲁的体育竞争也包括赛艇项目。赛事每年都会在康涅狄格州泰晤士河举行。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它们亦都会联手对阵英国的剑桥大学及牛津大学,此比赛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跨国高校体育竞争活动。
哈佛与其他大学也有体育竞赛,包括与康奈尔大学的冰球比赛。
歌曲
哈佛大学有很多励志的歌曲,如 “Ten Thousand Men of Harvard”、“Harvardiana”等。这些均会在比赛打气时播放或歌唱,多由哈佛大学乐队(HUB)演奏。新生在入学时亦会获教授这些传统歌曲。
文理学院:
本科学院
文理研究院
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推广教育学院及暑期学院
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
研究生/专业学院:
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
推广教育学院
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法学院
商学院
设计学院
神学院
教育学院
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
哈佛大学和邻近的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存在着友好的竞争关系,这两所学校经常有很多合作的研讨会和项目,同时也建立了一些共同的研究中心,例如哈佛-MIT健康科学与技术部及博尔研究中心。除了科研,有关学术部门也旨在培训哈佛医科生的生物医学研究能力。 两校共同开发的网上课程则包括edX。
学生
学生人口统计
|
本科生 | 研究生 | 专业修读生 | 整体美国人口比 |
---|---|---|---|---|
黑人/非西班牙裔 | 7% | 5% | 6% | 12.2% |
亚洲人/太平洋沿岸居民 | 16% | 9% | 18% | 4.8% |
白人/非西班牙裔 | 43% | 42% | 42% | 63.7% |
西班牙裔 | 8% | 5% | 6% | 16.4% |
美洲本土人 | 0.1% | 0.2% | 0.3% | 0.2% |
国际海外学生 | 10% | 27% | 14% | -- |
2010年的统计显示,哈佛在过去的六年里,学生人数一直维持在一万九千至两万一千名不等。当中,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专业课程修读生的男女比例都非常均匀:本科生大约有51%为女性;研究生为48%;而专业修读生则为49%。
各个学院的录取率各有不同,但全部都很难入读。据统计,有95%获录取的本科新生,为高中一直位列十强的成绩及课外活动与参与的记录保持者。哈佛在2009年赋予了266名学生美国国家精英奖学金,人数为全美高校之首。
教师
哈佛大学聚集了很多来自不同学术圈及国家的教师,不少均为该学术领域里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们曾或现在任教于哈佛。例如:生物学家艾德华·威尔森、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化学家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及达德利·赫施巴赫、电子计算机学家迈克尔·拉宾及莱斯利·瓦利安特、历史学家亨利·路易斯·盖茨、经济学家阿马蒂亚·库马尔·森等等。
校友
哈佛大学培养了不少著名人士,涵盖不同学科。
在政治、公共政策方面,不少国内外的国家元首均毕业于哈佛。其中包括8名美国总统,他们分别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约翰·肯尼迪、乔治·沃克·布什及巴拉克·奥巴马。 除此,其他国家元首则有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哥斯达黎加总统何塞·玛丽亚·菲格雷斯;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卡洛斯·萨利纳斯·戈塔里、米格尔·德拉马德里;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中华民国副总统吕秀莲、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赖清德医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
在体育方面,则有NBA球星林书豪、索尔·马利亚斯辛、艾德·史密斯,不过后面两位皆只在NBA效力过一个赛季,且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文艺方面,有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娜塔莉·波特曼,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达米恩·查泽雷等。
在武术教育方面,亦有咏春拳名师郭威贤。
其也是62名富豪企业家及335位罗德学者的母校,人数均位列美国教育机构之首。除此共有152名诺贝尔奖得主现在或曾经于哈佛学习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