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其许多科系位于全球大学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常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
伯克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的创始大学,创立于1868年,它也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在美国的大学运动联赛里,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学,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学(California)作校名,简称Cal,并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蜕变自加州徽号,故其学生亦常自称“黄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 伯克利学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反越战运动”等等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研究水平极高,截止2016年,伯克利共有91位教职员或校友为诺贝尔奖得主、位列世界第四,还有9位沃尔夫奖得主、13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五)、23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一)、45位麦克阿瑟奖得主、20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及14位普立兹奖得主。“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均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大教授;欧内斯特·劳伦斯教授在此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基于此伯克利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共发现了16种化学元素,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锫(Berkelium)更以伯克利来命名。根据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调查,伯克利拥有全美最多十大杰出研究课程。同时,伯克利还负责为美国能源部管理三所美国国家实验室,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而许多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SSL)也都位于伯克利。
伯克利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培养了朱棣文、李远哲两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庄小威,数学家丘成桐,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焦立中,美国政治家余江月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HTC创始人王雪红等也都毕业于伯克利。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家陈省身、语言学家赵元任、作家张爱玲也都曾在伯克利研究任教。
创立时期
伯克利加大这片土地最早是1866年由私立的加利福尼亚学院(College of California)买下,但由于当年资金短缺,学院被州立农业、矿业和机械学院合并,并在1868年3月23日成立了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它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一所全课程的公立大学。学校于1869年9月开始招生,1870年起由Henry Durant任第一届校长。1873年,当North Hall和South Hall完工后,学校正式迁入位于伯克利市的新址,而此时的加州大学也等价于“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第一届学生共由167名男性和222名女性学生组成。[35] 在美国的大学运动联赛里,因以往只有一所加州大学,因此伯克利一直以加州大学(California)作校名,简称Cal,并沿用至今。其吉祥物蜕变自加州徽号,故其学生亦常自称“黄金熊”(Golden Bears/Cal Bears)。
从1891年开始,加州富翁菲比·赫斯特女士不断地向伯克利进行捐赠,这使学校能够大量发展新的课程和添置新的教学设施。1905年,学校在萨克拉门托附近设立“大学农场”(University Farm),之后从伯克利独立,成为加州大学系统中的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学校最主要的一些建筑,如California Memorial Stadium美式足球场都是由John Galen Howard设计的。
二十世纪前期
20世纪是伯克利加大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黄金时代。借由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在这间学校的研究学者发现了许多重于铀的元素。锫和锎即以这所大学的名字来命名的,而铹和𬭳则是以此校的欧内斯特·劳伦斯和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的名字来命名的。
二次大战时期,伯克利加大的劳伦斯放射实验室承包了美国军方的原子弹研发计划。1942年,罗伯特·奥本海默教授被任命领导曼哈顿计划的科学部门。
二十世纪后期
从1952年开始,加州大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从伯克利校园内分离。加州大学现今是领导所有加州大学10个校区的管理机构,并不开设课程或招收学生。自此,每个加州大学的校区都设独自的校长(Chancellor)。Robert Gordon Sproul成为加州大学总校长, Clark Kerr 成为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
伯克利加大在越南战争期间由于其学生对于美国政府的抗议而变得全球知名。1964年在加大伯克利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起,伯克利已成为在培养创业人才及企业家方面的顶尖大学之一,其校友在世界范围内创立的大量的公司。
自然科学
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里面的霸王龙骨架复制品
原子弹、氢弹——“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等人
回旋加速器、电磁型同位素分离器——欧内斯特·劳伦斯
暗能量——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等人
十六种化学元素 (锝,砹,镎,钚,锔,镅,锫,锎,锿,镄,钔,锘,铹,𬭊,𬭳,𬬻)[62][63]——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埃德温·麦克米伦、艾伯特·吉奥索等人
共价键、路易斯结构——吉尔伯特·路易斯
碳14、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Martin Kamen和Sam Ruben,以及梅尔文·卡尔文等人
流感疫苗——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等人
维生素E——Gladys Anderson Emerson
CRISPR——詹妮弗·杜德纳等人
应用科学
Unix 系统及BSD复刻的演化
伯克利加大培育出一批研究人员来发展早期的互联网、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等关键技术。
1977年,比尔·乔伊修改BSD,他也开发了vi。
Sendmail在1981年开发,同期CSRG(Computer Systems Research Group)研究了BIND这个DNS服务器软件。
PostgreSQL 数据库出现在由迈克尔·斯通布雷克带领的Ingres计划。
Tcl 脚本语言和 Tk GUI 工具由John Ousterhout于1988年开发。
RAID和RISC技术由大卫·帕特森教授开发。
威廉·卡韩教授对浮点数运算的算法和IEEE 754有很大的贡献。
研究小组XCF(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管理着GTK+和GIMP计划。
伯克利加州大学也是开发BOINC和SETI@home等开源分布式计算程序的开发者。
公司创业
动视暴雪,1979年,联合创始人Alan Miller (B.S) 及Larry Kaplan (B.A)
美国国际集团(AIG),1919年, 创始人Cornelius Vander Starr (Attended)
苹果公司,1976年,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B.S)
香港商业电台,1959年,创始人何佐芝(B.A)
Coursera,2012年,联合创始人吴恩达 (PhD)
eBay,1995年,创始人Pierre Omidyar (Attended) [64][65]
盖璞(Gap Inc.),1969年,联合创始人Donald Fisher (B.S)
宏达国际电子(HTC),1997年,联合创始人王雪红 (B.A)
英特尔,1968年, 联合创始人高登·摩尔 (B.S) 以及安迪·格罗夫 (PhD)
美满电子科技(Marvell), 1995年,联合创始人周秀文 (M.S, PhD) 以及戴伟立(B.A)
摩根士丹利, 1924年 (Dean Witter & Co.),联合创始人Dean G. Witter (B.A)
Mozilla公司(火狐),2005年,联合创始人Mitchell Baker (B.A, J.D)
NetApp,1992年,联合创始人James Lau (B.S)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2年,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 (PhD)
烂番茄,1998年,创始人Senh Duong (B.A)、Patrick Y. Lee (B.A) 以及 Stephen Wang (B.A)
闪迪公司,1988年,联合创始人Sanjay Mehrotra (B.S, M.S)
软银集团,1981年,创始人孙正义 (B.A)
太阳微系统,1982年,联合创始人比尔·乔伊 (M.S)
特斯拉汽车, 2003年,联合创始人马克·塔彭宁 (B.S)
VMware,1998年,联合创始人Diane Greene (M.S) 以及Mendel Rosenblum (PhD)
优酷,2006年,创始人古永锵(B.S)
管理架构
加州大学由26人组成的董事会(Board of Regents)管理,其中18人由加州州长任命、任期12年,另有7位不同职权成员以及1名学生董事。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Chancellor)于1952年设立、不同于加州大学的主席(President),另外还有12为副校长(Vice Chancellor)。
院系设置
伯克利加大130个以上的系所被组织在14个学院中。大学部约有学生30,000人,研究所约有11,000人。(学院名称为"College"的通常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而"School"通常只含研究生,唯一的例外是商学院):
商学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
化学院(College of Chemistry)
工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Valley Life Sciences Building
文理学院(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环境设计学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自然资源学院(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法学院
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视光学院(School of Optometry)
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社会福利学院(School of Social Welfare)
传播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教育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公共政策学院(Richard & Rhoda Goldm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图书馆藏
伯克利加大图书馆共有3座主图书馆、24座分科图书馆及11座附属图书馆,藏书超过1,000万册,是北美地区第四大的图书馆,[48] 排名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和耶鲁大学图书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遍布各领域。截至2018年10月,包含10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四)、25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三),等等。下表中以华人的著名人物为主,其他著名人物详见英文版本。
基础学界
陈省身:世界著名数学家、二十世纪微分几何之父,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创始人。
丘成桐: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66]
斯蒂芬·斯梅尔:菲尔兹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伯克利数学系教授。
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伯克利物理学教授,在伯克利任教期间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现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
爱德华·泰勒:氢弹之父、伯克利物理学教授,负责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
欧内斯特·劳伦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回旋加速器发明者,1931年建立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美国能源部部长、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健雄: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沃尔夫奖得主,首任美国物理协会女性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科院院士、中华民国中研院院士。
袁家骝: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袁世凯之孙、妻子吴健雄。
加来道雄:著名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科普学者,伯克利物理学博士。
吉尔伯特·路易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化学院院长,曾获得41次诺贝尔化学奖提名,路易斯在伯克利任教期间培养、影响了包括哈罗德·尤里(1934年诺贝尔奖)、威廉·吉奥克(1949年诺贝尔奖)、格伦·西奥多·西博格(1951年诺贝尔奖)、威拉得·利比(1960年诺贝尔奖)、梅尔文·卡尔文(1961年诺贝尔奖)等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使得伯克利化学院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化学院之一。
李远哲: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凯利·穆利斯:199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发明者,伯克利博士毕业。
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的堂侄,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詹妮弗·杜德纳:CRISPR生物技术发明者之一,伯克利教授。
胡先骕:生物学家、中国近代生物学创始人之一,伯克利农学院森林系农学学士1916年毕业。
丹尼尔·麦克法登: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乔治·阿克洛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的丈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李卓敏:经济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
刘遵义:经济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学者,汉语语言学之父,伯克利教授。
翦伯赞: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前北京大学副校长。
应用学界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1997年图灵奖得主、计算机学家、鼠标的发明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伦纳德·阿德曼:2002年图灵奖得主、RSA加密算法发明者,获得伯克利本科及博士学位。
大卫·帕特森:2017年图灵奖得主、前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席、RISC-V负责人,伯克利教授。
田长霖:热力学家,机械工程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第七任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林同炎: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知名结构工程师、预应力之父,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担任终身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汉斯·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长子、美籍瑞士裔工程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蔡少棠:非线性电路分析理论(nonlinear-circuit theory)之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焦立中:美国工程师、NASA第一位华裔宇航員。
唐伟章:热力学家,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校长,获得伯克利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陈文村:资讯通讯学家、国立清华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华民国教育部终身荣誉国家讲座,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中华民国行政院科技顾问,伯克利加大计算机科学杰出校友奖及泰勒·布斯教育奖得主。
张进福:电机学家、中华民国行政院政务委员,曾任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校长,伯克利加大电机工程杰出校友奖得主。
李家同:台湾资讯学家、作家,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曾任国立清华大学代理校长、静宜大学以及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校长。
陈玉树: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创院院长,前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香港教育家。
郑国汉:前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现为香港岭南大学校长。
律政界
珍妮特·耶伦,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克利经济学教授。
厄尔·沃伦:前美国首席大法官、前加州州长、美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作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内(1953年-1969年)作出多项有利消除种族歧视的判决。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美国前国防部长、世界银行前行长。
罗伯特·莱奇:美国前劳工部部长,伯克利公共政策学院教授。[68]
诺曼·峰田:美国前商务部长、运输部长,日裔美国政治家、美国民主党成员、美国众议院议员(1975年-1995年)。
迪安·腊斯克:美国前国务卿,获伯克利法学学位。
任筑山: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主管研究、教育和经济事务(2001年-2005年),其父亲是前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任显群。
杰里·布朗:前加州州长,获得伯克利本科学位。
吉米·杜立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美国空军名将;曾经指挥1942年的杜立德空袭,是二战期间第一个袭击日本本土的将领。
米格尔·安赫尔·罗德里格斯:前哥斯达黎加总统。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前巴基斯坦总统。
哈康王储:挪威王室王储,伯克利本科毕业。
王沪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伯克利访问学者。
唐明照:联合国副秘书长(1971年-1979年)、毛泽东前英文翻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唐闻生女士之父。
孙科:孙中山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伯克利本科毕业。
宋楚瑜:亲民党创党党主席,曾任中国国民党秘书长、中华民国台湾省省长。
蒋梦麟:中华民国教育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30年12月—1945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系学士1912年毕业。
毛高文: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张超雄:香港公民党创始人兼副主席、政治家,属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员,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亦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前香港理工大学民选校董。
商业界
戈登·摩尔:英特尔的创立者之一,摩尔定律发明人。
安迪·格罗夫:英特尔前CEO、1997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埃里克·施密特:Alphabet公司前执行董事长、Google前执行董事长。
史蒂夫·沃兹尼克:苹果公司的创立者之一。
克雷格·费德里吉: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主管iOS软件及Mac软件部门。
比尔·乔伊:太阳计算机系统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BSD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曾创作了包括vi、C Shell等软件,伯克利计算机硕士。
马克·塔彭宁: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之一。
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保罗·盖提:美国前首富、盖蒂石油创始人,伯克利校友。
詹姆斯·西蒙斯:世界顶级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创始人、伯克利数学系博士。
古永锵:优酷创始人。
何佐芝:香港企业家,商业电台创办人。
陆宏亮:UT斯达康创始人与上海盛大网络董事。
王雪红:台湾威盛电子公司、宏达电子公司(HTC)创办人兼董事长。
邓中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体界
罗伯特·佩恩·沃伦,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普利策奖得主,“新批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美国诗人”。
玛格丽特·希金斯:战地记者,普利策奖第一位女性得主。
杰克·伦敦: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伯克利校友。
张爱玲:著名华人女作家,1969-1971年应陈世骧教授之邀,受聘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担任高级研究员。
林燕妮:香港散文女作家,十七岁入学,攻读遗传学。
林振强:林燕妮胞弟,香港著名填词人。
杨牧:台湾作家、文学教授。
贾森·基德:前NBA巨星、伯克利本科毕业。
凯文·约翰逊:前NBA巨星、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前市长(第55任),伯克利本科毕业。
莱恩·安德森:NBA球星、伯克利校友。
亚历克斯·摩根:著名女子足球运动员、美国女子国家足球队队长、主力前锋,伯克利本科毕业。
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奥运会游泳冠军、曾一届获得7枚奥运奖牌(5枚金牌),伯克利本科毕业。
纳塔莉·考芙林:奥运会游泳冠军,伯克利本科毕业。
蜜茜·富兰克林:奥运会游泳冠军、曾一届获得6枚奥运奖牌(5枚金牌),伯克利校友。
欧铠淳: 香港游泳代表队成员,在里约奥运会担任香港队持旗手。
娱乐界
格里高利·派克:著名奥斯卡影帝、伯克利本科毕业,代表作包括《罗马假日》、《乞力马扎罗的雪》和《爱德华大夫》。
克里斯·派恩:好莱坞影星。
赵约翰:好莱坞影星。
曾江:演员。
孔庆翔:演员、歌手。
黄美棋:演员。
曲艾玲:是台湾各项大型活动、典礼、电视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