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斯大学

#1Intro

Sun of righteousness, shine upon the West also.

是美国新泽西州的最大高等学府,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罗格斯大学的主要校园位于新布朗斯维克和皮斯卡特维,另有两个分校在紐瓦克和肯顿。1766年11月10日创始时称为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的罗格斯大学是美国第八所高等教育学院,也是九所殖民地学院之一。现名是用以纪念向学院捐赠了5000美元的美国独立战争英雄亨利·罗格斯,这笔捐款使得当时财政困难的学院重获新生。1864年它成为赠地学院,但直到二战结束之前都是隶属于荷兰归正会的私立学校,实际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定程度的私立地位.
罗格斯曾经一度被广泛认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姊妹学校,由于罗格斯大学的前身名为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而哥伦比亚大学本名为国王学院,而当初两校创校时就是为了表现此种姊妹学校之关系而被命名。直到后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的同时,罗格斯大学辗转成为的新泽西的州立大学后,二者之间之此种关系便逐渐地疏远。其间由于财务遭受困难之时,受到美国革命将领Colonel Henry Rutgers的资助,而后便将校名改称以纪念此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罗格斯大学于哲学领域特为卓越。根据2014-15年的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中,对全美及全英语系国家大学哲学系的评鉴,罗格斯大学的哲学系研究所在全美排名第2(仅次于纽约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并列),在全英语系国家排名第3,仅次于纽约大学及牛津大学。罗格斯大学的食品科学学系、人力资源与劳工关系学院在美国大学相关领域排行亦是排列前十名.

殖民时代
在新泽西学院(今普林斯顿大学)由长老会教徒成立20年后,荷兰归正会也开始寻找机会在北美成立培训神职人员的学院。在两位牧师西奥多罗斯·雅各布斯·弗里林海森和雅各布·罗特斯·海德堡(后来的该校第一任校长)的努力下,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于1766年11月10日接受新泽西总督威廉·富兰克林颁发的宪章成立,其名来自英王乔治三世的王后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同时成立的还有作为该学院预科学校存在的王后学院语法学校(Queens College Grammar School)。这所今天称为罗格斯预科学校(Rutgers Preparatory School)的教育机构在1959年从罗格斯独立,成为了私立学校。

1771年第一批学生入学,1774年向一名叫做Matthew Leydt的学生颁发第一份学位证书。学院早期在一所名为“Sign of the Red Lion”的酒馆里授课,美国大革命爆发后因被英政府怀疑组织革命活动而被迫转入私人住所里继续授课。

经济危机
王后学院曾两度因经济问题而关闭。学院理事一度考虑过将其并入新泽西学院(今普林斯顿大学),也想过是不是应该将它搬到纽约市去。1808年在筹集到12,000美元捐款之后学院得以重新开学,并开始建筑自己的大楼,即由建筑师小约翰·麦库姆设计的“Old Queens”。1809年4月27日该校第三任校长艾拉·康迪克特为其奠基。不久之后1784年成立的新布朗斯维克神学院从纽约布鲁克林搬到新布朗斯维克,与王后学院共用教学设施,同时在一起办学的还包括王后学院语法学校(Queens College Grammar School)。1830年语法学校搬到了街道对面的建筑里。1856年神学院也搬到了别的地方。

赠地学院

拉里坦河河畔的新布朗斯维克校区
罗格斯学院在1864年成为赠地学院,并成立罗格斯科学院(Rutgers Scientific School),教授农业、工程学和化学。罗格斯科学院后来在1880年变成了新泽西农业试验站(New Jerse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1914年从中分出罗格斯学院的工程学院、1921年变成农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后者即今环境和生物科学院(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1918年又成立了新泽西女子学院(New Jersey College for Women),即今道格拉斯学院(Douglass College),1924年创立教育学院。随着学校规模大逐步扩大,1924年罗格斯学院终于成为罗格斯大学。而罗格斯学院仍作为其下的文理学院存在着。1945年和1969年该大学又分别建立了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和利文斯顿学院(Livingston College)。

后来
新泽西州州议会分别于1945年和1956年通过法案将罗格斯大学指定为州立大学。1946年罗格斯大学将纽瓦克大学并入,从此有了纽瓦克分校。1950年罗格斯大学将南泽西学院并入,从此就有了肯顿分校。

该大学共有33个学院,行政中心在新布朗斯维克,但实际纽瓦克和肯顿两个分校区的校长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

声誉

经济学院的新泽西堂(New Jersey Hall)
罗格斯曾经一度被广泛认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姊妹学校,由于罗格斯大学的前身名为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而哥伦比亚大学本名为国王学院,而当初两校创校时就是为了表现此种姊妹学校之关系而被命名。直到后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的同时,罗格斯大学辗转成为的新泽西的州立大学后,二者之间之此种关系便逐渐地疏远。其间由于财务遭受困难之时,受到美国革命将领Colonel Henry Rutgers的资助,而后便将校名改称以纪念此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罗格斯大学于哲学领域特为卓越。根据2014-15年的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中,对全美及全英语系国家大学哲学系的评鉴,罗格斯大学的哲学系研究所在全美排名第2(仅次于纽约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并列),在全英语系国家排名第3,仅次于纽约大学及牛津大学。罗格斯大学的食品科学学系、人力资源与劳工关系学院在美国大学相关领域排行亦是排列前十名。

旗下的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汇集许多研究性学术资源及设施,被认为是学院之一。根据ARWU 2015世界大学排名,这所分校被列入世界第64名。

大卫·斯特恩: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总裁
武维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许添财:中华民国台南市第14-15任市长,前任立法院立法委员
许绍洋:美籍华人男歌手、演员
程美玮: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格雷格·布朗:摩托罗拉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克里斯汀·戴维斯 美剧《欲望都市》女主角
张天立: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创办人
伊林: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赛巴斯汀·斯坦:罗马尼亚裔美籍演员

#2About

Who We Want

We also consider such qualitative factors as:

Personal essay
Participation in programs designed for college preparati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cluding community, volunteer, and/or U.S. military service
Honors, awards and other achievements
Special talents
Employment history
Family obligations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3Statistic

Requirment and Statistic of admission

  • SAT

    1270-1480

  • ACT

    33-35

  • TOEFL

    79

  • IELTS

  • GPA

Admission Statistics录取统计
Applicants
申请人数
Admitted
录取人数
Ratio
录取率
Enrolled
入学人数
EA/ED Applicants
EA/ED申请
EA/ED Admitted
EA/ED录取
EA/ED Ratio
EA/ED录取率
Waiting List
等待名单
Admitted From WL
等待名单录取
2019 % %
2018 50957 % %
2017 % %
2016 % %
DIVERSITY GROUP
人种分类
INTERNATIONAL STUDENTS RATIO
国际生比例
SAT RANGE
SAT范围
ACT RANGE
ACT范围
INTENDED FIELD OF CONCENTRATION
申请专业
2019 1280-1510 24-35
2018 1270-1430 26-33
2017 1250-1430 26-34
2016 1760-2200 24-31

#4Admission

Supplement Essay

The first-year essay for the application for 2017 will be new. Rutgers requires that you provide a short essay that is your original work. Please address one of the topics:
• Tell a story from your life, describing an experience that either demonstrates your character or helped to shape it.
• Describe a time you made a meaningful contribution to others in which the greater good was your focus.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rewards of making your contribution.
• Has there been a time when you’ve had a long-cherished or accepted belief challenged? How did you respond? How did the challenge affect your beliefs?
• What is the hardest part of being a teenager now? What’s the best part? What advice would you give a younger sibling or friend (assuming they would listen to you)?
• Submit an essay on the topic of your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