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俄亥俄州的甘比亚,面积为1000英亩,本科生1600人。由主教费兰德·蔡斯建立于1824年,与欧柏林学院,丹尼森大学等同属于俄亥俄五校联盟(Five College of Ohio),同时是美国大学协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圣公会大学协会,美国五大湖学院协会成员。学校在2016年位列全美文理学院第25名。凯尼恩学院于2006年被列为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18年的排名,凯尼恩学院在美国本科教学中排名第13位。
其英文文学专业尤其著名,在世界享有盛誉。该学院的文学成就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诗人兼评论家约翰·克劳·兰塞姆(John Crowe Ransom)创办了《凯尼恩评论》(Kenyon Review),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语世界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从那以后,凯尼恩的规模越来越大——1969年开始接受女性——开始了理性的发展,在许多领域赢得了全国的认可。知名校友不仅包括许多著名作家,还包括演员、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以及商界和各行各业的领袖。
学院著名校友有美国第19任总统 Rutherford B. Hayes、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William Rehnquist。尽管凯尼恩学院的规模很小,但它的校友们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著名校友包括7名被誉为“全球本科诺贝尔奖”的罗德学者,10位马歇尔奖学金获得者,12位杜鲁门奖学金获得者,众多沃森奖学金获得者和富布赖特奖学金获得者。
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面积为1000英亩,有本科生1600人。由主教费兰德·蔡斯建立于1824年,与Oberlin、Denison等同属于俄亥俄五校联盟(Five College of Ohio)。凯尼恩学院是俄亥俄州最古老的私立学院,占地1200英亩的校园坐落于一座山边,俯瞰着一座约600名居民居住的僻静村庄里的一处有河流、树林、田野组成的乡间美景。学院里最古老的建筑,老凯尼恩楼,建于1826年,据说是美国第一座学院的哥特式建筑,该校园位列国家史迹名录之中。校园里还有一座蝴蝶园和一些由社区捐赠、种类丰富的多年生植物园。校园里新增的设施包括希勒尔楼和一个健康咨询中心。凯尼恩学院距离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只有45英里的路程。学校图书馆收藏100多万册图书、1000多种期刊杂志以及33万册电子图书;科学研究方面,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有宽敞明亮、设备先进齐全的实验室。针对艺术类学生,学校新建了视听中心,高级艺术品展览厅,音乐厅可容纳135名学生。为喜戏剧和歌剧的同学,学校准备了可容纳389人的小型剧场。学校有美食俱全的餐厅楼,还有高级的健美中心。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还有380英亩的自然保护园,其中包括林地,大草原,沼泽地和花园。这里是爱护生物,爱护自然的同学的乐园。
学校建筑风格为哥特式乡村风格,校园非常美丽,虽然经历了两次火灾,但学校内的肯尼恩礼堂仍被认为是美洲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学校教学风格独特,对国际生态度也非常不错。学校的英语专业非常不错,因此你的托福成绩也得高点才成。
凯尼恩依然是一个由其传统所定义的校园(意即保留了并重视传统),每年都会重复最神圣的传统——即将入学的新生从罗斯楼的台阶上向社区人员演唱校歌。即将离开的大四学生在毕业时会唱同样的歌。每年10月的入学日上,正式仪式结束后,新生们都要在一本书上签名,那本书包含19世纪初以来几乎所有凯尼恩学生的签名。为了抵御二月的严寒,学院举办一场名为Philanders Phling的正式舞会,以记念为舞会捐钱的校友、该传统的创始人菲兰德·蔡斯。暑期欢送会是一个户外音乐会,庆祝春季学期的结束。
大多数美国大学没有围墙。不熟悉的话,有时还真难弄清校园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凯尼恩学院也是一样,这个铜质的浮雕地图和两个不大的门柱低调地标识出老校区的入口。站在门外,就能隐约感受到校园的线性布局。一条约一公里长的林荫路贯穿整个校园,连接了老校区和新校区,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集市。他们叫它“中道”。
这条林荫路早在1840年代就定下基调,是当时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铺就的,还种上了第一批树。而林荫道这三米多的宽度一直保持到现在。学校曾多次讨论要不要把卵石路变成红砖或者其它铺装,最终因为大家宁愿保留不屈不挠、艰苦卓绝、奋勇拼搏的优良传统而作罢。其实,这条历经一百七十余年而风格依旧的林荫路,凸显了校园“低奢内”的品质,很值得借鉴。
这两个不起眼的门墩有不少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则是“地狱之门”。子夜时分,你如果从这里穿行,就踏上了地狱直通车。你也可以这样理解:喜欢熬夜的童鞋们别离校太晚,积劳成疾后上车的概率就比较大了。另一个说法和中间的那个小墩子的有关。如果几个朋友一起通过大门,记得要走同一侧,要不这大门就是你的友谊终结者......如果刘禹锡老先生在,他肯定会说:“门,不在大,有传说就行”。这些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传说从老生传递给新生,知道了,你就IN了。
凯尼恩学院在各种机构评选出的全美最美校园榜单上几乎都有出现,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同属学院哥特风格校园,但不同于芝加哥大学的气势恢宏,或者普林斯顿大学的严谨工整,它的美随意松散,带着一丝慵懒和太阳的味道。林荫路两侧的建筑布置沿袭了草创初期的简约,彼此之间疏朗通透。建筑点缀在林间,仿佛总要穿越一片树林才能到想去的地方。疏朗的校园里,室外座椅与绿草如茵结伴,你随时可以坐下,在透过树叶的阳光下或独自看书、养神、或呼朋唤友、谈天说地。
大学像公园,可大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优美的校园往往是一座独特的雕塑花园。雕塑于校园,如同缀饰于人,撇一眼,大致就能把这座大学的性格揣测出一二。凯尼恩学院的室外雕塑既积极又幽默。音乐系门前的天使们或舞蹈或吹奏,让林荫道旁的空地生动起来,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骄阳的气势。
有“高大上”,也要有幽默感。在行政楼墙头上停着的铸铁乌鸦,你是轰不走的。这栋退役的老图书馆以在此执教过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诗人约翰·克罗·兰色姆命名。到了九十年代,一位擅长以动物为主题的当代雕塑家兼校友一语双关,借用约翰的中间名字“克罗-Crowe(乌鸦)”铸造出这一低调的视觉幽默。兰色姆创办的Kenyon Review在1940和50年代是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至今仍在出版。
尽管草创时期有很强的宗教起源,在近两百年的变迁中,凯尼恩学院逐渐脱离了单一宗教的联系,成为一所多样化的国际性大学。靠近入口处的圣灵教堂已不再是学校的心脏,但它发出的声音仍然参与着校园节奏。教堂的钟声每小时响一次,整个校园都能听到。到了周五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学生们会用钟演奏传统或现代的乐曲,听到的人就知道周末到了-休息,休息一下。
这里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住校,这在美国的大学中并不常见。多数美国大学只强调新生必须住校,做好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之后就可以选择申请住校或者自己在外面租住。像这样全体住校的目的,无疑是要促进建立紧密一体的学术社区。林荫道中轴线尽端的老凯尼恩楼是学院的象征,元老级,始建于1820年代,当初是栋学生宿舍,什么?是宿舍?!没错,至今依旧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宿舍。
美国大学或许是思想最自由的地方,但大多数的校园却很传统,至少,看起来很传统。凯尼恩校园绿荫中的建筑以厚重的校园哥特风格为主。即便是个别当代风格,也是矜持的当代。贡德艺术馆是2011年落成的,除了展览当代视觉艺术外,也是学院里多学科交叉的文化枢纽。入口大厅的玻璃盒子有着密斯式的精细和轻巧,一点儿也没有当下流行的“奇奇怪怪”。